说到乩(ji)童,相信长江以北的朋友听都没听过,但如果说看过电影请神上身,那你脑海里一定想到穿着道袍的九叔,扎着马跺着脚双手十字,双指朝上,口里念着“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这时候你可能恍然大悟哦,原来说的是这个。

中国的南方包括两广、海南、福建、江西等地,民风浓郁,民俗独特。很多古老的习俗和传统至今还保留的非常完整。其中,乩童文化因为其古老、神秘而具有代表性。

所谓的乩,其实是一种古老的祭祀工具,像一个黑色的木箱子,上面刻有各种符号和图案,是古代人与神灵交流的器具。乩也指通过占卜向神灵问吉凶的一种方式。乩童,是神灵选中的人,作为人类与神仙交流的桥梁。他们专门负责念咒、做法事,跟神灵沟通。称为“神”附其身,由其口宣布神的旨意,被认为是神祇与人之间互动和沟通的媒介体。主要体现为纯粹的人格分离,即“神灵附体”后所表现出的精神恍惚,有时作昏迷状,手舞足蹈,喃喃自语;有时闭目晃脑,空呕作呵,手脚颤动,浑身发抖等。起乩后,乩童的身体会剧烈地频动、跳跃,故又称为“跳童”“上童”,在大型的神明祭典中,乩童会以各种疯狂的表演来作为其异于常人的证明,表示神灵依附其身。
在广东的潮汕地区及闽南、台湾等地,乩童更多的被称为“童乩”,他们普遍受到人们的尊重。

乩童有固定的也有不固定的。在很多地方,不同的神灵会定时或不定时的在周围的人中挑选乩童,被选中的人即使不愿意也没有办法。小时候听一位曾经多次做过乩童的老人讲过,当神灵要选中他时,他因为有过经历,提前就有了预感,而他不想做乩童,想尽办法却也避免不了,当老爷上身(神灵附体)时,自己就什么都不知道。

在中国南方和东南亚等地,每年初都会举行游神赛会活动。游神活动最开始是祭祀土地神、城隍神等,后来演变成了一种拜神仪式,祈求神明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其中乩童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型的游神或祭祀活动,乩童可以是一名,也可以多名。游神赛会的时候,乩童会处于一种颠痴或者无意识状态,手舞足蹈,口念咒语,做出一些常人无法理解的行为。据说这样可以防止邪灵、妖邪进入村庄,保护村民的安全。这些游神的活动,让人们看到了中国南方乡村传统信仰的韧性和生命力。当地民众们的虔诚度达到惊人的统一,他们会放下一切工作,自发地出钱出力参与有些神灵会有一个固定的乩童,这个乩童会在每天的某个时段出乩,为人们占卜问卦,消灾解难。这个时候信众们就可以通过乩童向神灵寻求帮助,解灾难、求平安等等。

乩童一般都是平常村里面大家非常熟悉的人,可能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亦或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家,或者单纯的小姑娘。当神明出乩时,乩童便会神灵附体,做出平常无法做到或者平时不可想象无法理解的行为,而活动结束后会恢复常态,乩童本人甚至不知道发生的事,让人不禁惊叹精神信仰的神奇力量。在祭祀或游神时,乩童通常会有一些异乎寻常的表现和活动,这些活动会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比如走刀锋、卧钉床、穿火堆、赤脚走碳火、钉锤敲身体、赤身滚荆棘等等。

东南亚一带如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地的乩童文化也非常盛行,而且他们出乩时的形式往往更加暴力血腥,甚至骇人听闻。乩童的这些神秘而惊悚的行为,让人不禁想到远古时期巫术祭祀的场景。普通人看到这样的场景,会觉得非常诡异和恐惧。乩童们不仅展示了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更重要的是,他们成为连接人间与神灵的纽带,用他们的信仰和勇气,守护着村民们的健康和幸福。其实,中国古代乩童文化是非常发达的。据统计,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乩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明朝的陈辅。他年轻时曾经帮助皇帝预测未来,还写了一本著名的占卜书《烧饼歌》。
现在,乩童文化在南方及东南亚一带仍然广泛存在,他们在这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为人们提供精神信仰,还传承了古代的文化和知识。从现代科学看,乩童难以解释。但乩童是传统文化现象,反映古人对超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对生活掌控的渴望。它融入民俗、文学,留下诸多故事传说。如今,我们应理性看待,将其作为文化遗产研究,从中感受古人精神世界与文化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