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了一天,终于来到了我心目中的重头戏—乾陵。

乾陵是唐十八陵之一,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陵园规模宏大,建筑雄伟富丽,风景秀丽。最重要的是主墓保存完好,是唐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实属难得。
进入乾陵,顿时感受到盛世中帝王的霸气。

八棱柱石华表是帝王陵墓的标志。
一对昂首挺胸、浑圆壮观的石刻翼马,马身两翼雕以卷云纹,似有腾飞之势。

一对优美的高浮雕鸵鸟,是唐王朝同西域人民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的象征。

此外还有石仗马和石翁仲。高大的石像列于两侧,表情肃穆地望向司马道。



闻名于世的无字碑,通身取材于一块完整的巨石,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碑额未题碑名,碑额阳面正中一条螭龙,左右侧各四条,共有九条螭龙,故亦称“九龙碑”。碑的两侧有升龙图,各有一条线刻而成腾空飞舞的巨龙,栩栩如生。碑座阳面还有线刻的狮马图,其马屈蹄俯首,雄狮则昂首怒目。碑上还有许多花草纹饰,线条精细流畅。
无字碑巍峨壮观,雕刻精美,不愧是历代群碑之冠 。

述圣纪碑位于司马道西侧,与无字碑相对,是武则天亲撰、其子唐中宗李显书丹,是为唐高宗歌功颂德的一通功德碑。

看过述圣纪碑和无字碑后,浅薄的一点感受,虽然武则天没有自己建陵,而是以皇后身份与李治葬在一起,但陵园的各处细节,还有碑足以看出这里还是以她为主,只不过使了以退为进,以退为守的计策,得以保全自己的墓不被破坏,也算保全子孙安全,厉害。
朱雀门外的神道东西两侧,分布着的两组石人群像。石人群像整齐恭敬地排列于陵前。这些与真人大小相仿的石人,穿着打扮各不相同,有袍服束腰,也有翻领紫袖。但他们都双双并立,两手前拱,姿态极为谦恭,仿佛在这里列队恭迎皇帝的到来,但这些石像都没有脑袋。

高大雄伟的 石狮 昂首挺胸,巨头披鬃,瞋目阔口,两足前伸,身躯后蹲,凛然挺拔如泰山。置 石狮 于陵前,增加了陵园的神圣和威严气势。

最为有趣的是乾陵选址的传说,据说是一位风水师发现这块地俯瞰好像一位少妇裸睡在蓝天白云之下,腿下一泻清泉流淌不息,好像她在孕育生命,滋养万物。从某些方面与武则天的身份和经历相似。所以就将乾陵定在了地势较高,头部位置的北峰之上,一览万物。想着不禁站在高处回望走过的路,果真远处有两座稍矮的山峰似美人的双乳,顿时感觉好神奇。
后来在网上看到有人航拍,惊奇的发现,乾陵在高空宛若一只腾飞的凤凰。那个时代人们怎么会发现这个,但却选了如此宝地,不得不佩服天意与命中注定。

过了乾陵石碑,后面是一条洒满树荫的小路,似乎能直通墓所在的山,导游说这是一座真实存在的山,而不是像其他陵墓只是垒起的土坡,这是武则天特意要求,以此选址,越了解越觉得武则天这个女人有股与众不同的劲儿。
如果有时间,我觉得乾陵可以好好逛一逛,向山里走一走,说不定能发觉更多帝王将相的秘密 。开个玩笑,不过这里环境是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