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不少人对它的认识都是
西安规模最大的标志性建筑
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
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
是一座巨大的历史文化宝库
除了这些
城墙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小秘密”?
你还想进一步了解城墙吗?
大家一起遮住答案,看看能否答出下述问题。
测试现在开始!
01
西安城墙有一面墙上没包砌砖头,难道是修缮的时候忘记了?
西安城墙始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原为夯土城墙,明代洪武年间在隋唐长安城皇城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重建,明代隆庆年间在夯土城墙外侧包砖。此后,西安城墙历经沧桑,凝聚着历代仁人志士的精诚和守护,从中省市领导多次艰辛护城,到举全民之力修城,西安城墙得以延续整个古都长安历史文脉,肩负起文化传承使命。
为加强对城墙墙体夯土的保护,20世纪80、90年代全民修城时对裸露夯土的内侧墙体进行包砖。此段未经包砌的原夯土墙体位于南门西侧约450米处,长约45米,属于西安城墙文物本体,是当时管理部门在全民修城时刻意保留,也是目前唯一一处展示历史风貌及信息的重要区域。
为更好的保护展示此段墙体,西安城墙管理委员会在此处设立了导视牌,将未包砌砖体原因进行说明,并呼吁市民游客共同维护这一珍贵的历史遗存。
02
古时通过车载马驮的方式往城墙上运送物资,专门供车马上下的坡道叫什么?千年城墙自带“大坡”,你知道它真正的作用是什么吗?
这个坡道的学名叫做登城马道,它是上城的大道,为守城士兵与军需辎重上下城专修的坡道,没有采用阶梯的形式,是为了方便马车上下。登城马道皆设于城墙内侧,突出于城体,马道主体由夯土筑成,路面铺设砖块,坚固耐压。
现如今,古城墙已失去了作为军事堡垒的作用,为方便海内外的游客登城游览,在瓮城内重新修筑了阶梯状的“马道”。
03
西安的四个城角,为什么只有西南角是圆形的?
关于这个问题,众说纷纭,并无统一定论。主要有以下六种说法:
第一种“隋唐继承说”:据《明实录》记载,明朝西安修筑城墙的时候,西边和南边大部分沿用唐皇城旧址修筑,南边刚好有一处圆形基台,便按原样进行了修复和扩展。
第二种“民间孝道说”:相传西安城住着一位王姓老太太,其儿子和儿媳不孝,将她扫地出门,饿死街头。当地官员严惩不孝子,将其斩杀在西安城西南角,后来修筑城墙的时候,特意将此设置为圆形,表示这个不孝子不能方方正正做人。
第三种“风水概念说”:部分风水学家认为,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上星象和星辰是移动的,移动需要有轴心,城墙的设计以西南角为轴心进行延伸,故此为圆形,其它为方形。
第四种“大汗诅咒说”:据说元朝曾在西安修有城墙,为了体现蒙古元素,将西南角设置为圆形,象征蒙古包。明朝进行拆除重建时,重新修建时,事故频发。人们开始传言,这是蒙古大汗的诅咒,圆形的城角便被保留下来。
第五种“野史传闻说”:有野史记载,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寻求创新,要求手下不要墨守成规。谋士谋士刘伯温和姚广孝领会圣意,将西安城角随即改为圆形。
第六种“地质概念说”:西安为黄土地貌,因水土流失导致多条东西走向的地裂缝。其中一条紧贴西南角外侧,和城墙平行。若建成方形,会影响城墙稳定性,因此做成圆形,类似石拱桥原理,才不会坍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