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由来
兵马俑,即秦始皇陵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其由来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秦朝时期,特别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在巡游南方建立政权时,目睹了其他地区被葬送的方式,认为一般的地下陵墓容易被人发现从而造成安全隐患。因此,他决定建造一座更为宏伟、独特的陵墓,包括地下宫殿和庄严雄伟的墓室。兵马俑作为陵墓守卫的一部分,被制作并埋入随葬坑内,不仅体现了秦始皇的意识形态,也象征着他的统一政治。
二、历史背景
- 建造时间:秦始皇兵马俑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之久。这一时期正值中国历史上的秦朝,秦始皇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建筑活动,其中就包括他的陵墓。
- 发现过程:兵马俑的发现具有偶然性。1974年春,当地农民在打井时,从2米多深的地下挖出了陶俑人头的碎片,这一发现引起了考古部门的极大重视。随后,一号坑和三号坑相继被发现,1976年又发现了二号坑。经过考古发掘,兵马俑这一尘封地下2000多年的文化宝库得以重见天日。
三、考古发现与保护
- 发掘情况:兵马俑坑是地下坑道式的土木结构建筑,坑内陶俑、陶马排列有序,数量众多。一号坑局部挖掘后于1979年开放;三号坑全部发掘后于1989年开放;二号坑则从1994年3月开始挖掘,观众可观看发掘过程。
- 文保级别: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四、价值与意义
兵马俑不仅是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也是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其规模宏大、数量众多、造型逼真、工艺精湛,展现了秦朝时期的军事力量和艺术水平。兵马俑的发现和研究对于了解秦朝历史、文化、艺术以及古代墓葬制度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兵马俑也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成为中国文化旅游的重要景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