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博物院位于石家庄市长安区东大街4号,开放时间是9:00到17:00,需要在网上提前预约,微信公众号,河北博物院,选择参观时间。
河北博物院建于1953年,是一座重要的省级博物馆,河北地区重要地区的历史文化中心,博物馆共3层,有10个常设展览:石器时代的河北;河北商代文明;慷慨悲歌-燕赵故事;大汉绝唱-满城汉墓;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名瓷名窑;北朝壁画;曲阳石雕;抗日烽火-英雄河北;乐享河北-非遗会客。
十大镇馆之宝分别散落于多个楼层的多个展厅,现在我带大家去看,让你轻松集齐!
2楼《战国雄风-古中山国》
战国七雄,大家一定耳熟能详,是七大强国,秦楚燕韩赵魏齐,而位于河北地区的中山国,也是一个重要的诸侯国,实力很强,有人甚至说,中山国是战国第八强。
中山国(公元前414年—前295年),姬姓(一说子姓),建立者为中山文公,是由白狄所建立的国家,因城(中山城)中有山而得名中山国。国土嵌在燕赵之间。经历了戎狄、鲜虞和中山三个发展阶段,曾长期与晋国等中原国家交战,一度被视为中原国家的心腹大患,经历了邢侯搏戎、晋侯抗鲜虞的事件。后来,魏国魏文侯派大将乐羊、吴起统帅军队,经过三年苦战,在公元前407年占领了中山国。后来中山桓公复国,国力鼎盛,有战车九千乘。公元前295年,为赵国所灭。
- 中山王铁足大铜鼎 战国.中山 2层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展出
战国中山王铁足铜鼎,高51.5厘米,腹径65.8厘米。中山王鼎为王墓中同时出土的九件列鼎中的首鼎,铜身铁足,圆腹圜底,双附耳,蹄形足,上有覆钵形盖,盖顶有三环钮。鼎身刻有铭文469字。
据鼎铭得知,此鼎为奉祀宗庙的礼器。中山王鼎是中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铁足铜鼎,也是铭文字数最多的一件战国青铜器。铭文字体瘦长,清秀挺拔,有所谓悬针篆风格。1977年于河北省平山县中山国王墓出土。
参观地点:二层 《战国雄风.古中山国》
2.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 战国.中山 2层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展出
战国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1977年平山县三汲村战国中山王“错”墓出土。案面已朽,仅存案座,边长47.5厘米。底部是两雄两雌跪卧的梅花鹿,四龙四凤组成案身。四龙独首双尾,上吻托住斗拱,双尾向两侧盘环反勾住头上双角。四凤双翅聚于中央连成半球形,凤头从龙尾纠结处引颈而出。集铸造、镶嵌、焊接等多种工艺于一体,复杂精巧,无以复加。2011年被评选为河北省博物馆新馆入展文物“十大珍宝”之一,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山国的器物。中山国是狄人建立的国家,这件铜方案的造型体现了少数民族的艺术风格,与中原造型有着明显不同。
参观地点:二层 《战国雄风.古中山国》
3.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座 战国.中山 2层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展出
错金银虎噬鹿屏风座,战国时期的家具构件。1977年平山县三汲村战国时期中山国王“错”墓出土,长51厘米。猛虎身躯浑圆、色彩斑斓,弓身右曲,三足着地,一爪腾起,正将捕捉的小鹿送入张开的巨口之中。老虎的凶猛与小鹿的弱小形成鲜明对比。典型的战国时代风格。动物腹下刻有铭文,说明制作时间及官匠姓名
参观地点:二层 《战国雄风.古中山国》
继续参观,南区三层西侧展厅,《慷慨悲歌-燕赵故事》,这件镇馆之宝在《燕国故事》,别找错了
4.战国透雕龙凤纹铜铺首 战国.燕 三层慷慨悲歌-燕赵故事(燕国)展出
战国透雕龙凤纹铜铺首是战国时期青铜器。于1966年在易县燕下都遗址老姆台出土,现展出于河北博物院。
整个战国透雕龙凤纹铜铺首长74.5厘米,宽36.8厘米,重21.5公斤。采用浮雕和透雕相结合的铸造工艺,作兽面衔环状。兽面为卷眉,凸目,卷云鼻,飞卷的胡须间露出獠牙,口衔八棱形环。兽额上站立花冠尖喙、展翅欲飞的凤鸟。两条长蛇缠绕凤鸟双翅,曲颈回首奋力挣扎。龙头、凤首和蛇颈均为圆雕,通身雕细密的羽纹和卷云纹。
战国透雕龙凤纹铜铺首为战国时期铜铺首,上刻有龙、风、蛇等禽兽图案,为考古文物中少见器物,并由此文物推断出燕下都宫殿大致规模。
接着,我们要看大汉的文物了,下面介绍的这几件文物出土于河北满城汉墓,个个重量级,大家一起来品鉴一下
5.中山靖王刘胜金缕玉衣 西汉 出土于满城汉墓 二层大汉绝唱-满城汉墓展出
该衣通长188厘米。玉片有绿色、灰白色、淡黄褐色等。共二千四百九十八块,金丝重1.1千克。在“玉衣”内还发现玉璧十八块,以及饭含,佩戴之物。这件满城汉墓的金缕玉衣是中国首次发现、规格最高、最完整的玉制葬衣。
6.长信宫灯 西汉 出土于满城汉墓 二层大汉绝唱-满城汉墓展出
这绝对是一件名副其实的明星文物,镇国之宝,上过《国家宝藏》,我们上初中时在历史教科书上也见过
西汉长信宫灯,中国汉代青铜器,1968年于河北省满城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满城区西南约1.5公里的山崖上)中山靖王刘胜妻窦绾墓中出土。2010年作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展品展出。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灯体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内而得名。
在游戏《物华弥新》上,长信宫灯特别可爱,是笔者最喜欢的一位角色。
7.错金博山炉 西汉 满城汉墓出土 二层大汉绝唱-满城汉墓展出
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汉墓(刘胜墓),收藏于河北博物院。
西汉错金铜博山炉由炉身、盖、柄及底座组成,通高26厘米。炉身为半圆形,其上部及盖作尖锥状山形,层峦叠嶂,山峦间有人物、走兽出没。炉身下承短柄及喇叭形座。通体满布错金纹饰。炉体饰云气纹,线条圆转,与起伏的山峦相融合,富于灵动之气。柄、座错以细丝线,底缘饰金地卷云纹。
此炉汇合仙山、大海、神龙、异兽等多种元素,不仅反映出汉代人求仙和长生的信仰体系,也体现了大汉王朝“包举宇内,囊括四海”的胸怀与气度。高超的铸造技艺充分诠释了盛世时期汉代工匠高度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
8.透雕双龙高钮谷纹白玉璧 西汉 出土于满城汉墓 二层大汉绝唱-满城汉墓展出
双龙高纽谷纹白玉壁,满城汉中山靖王墓出土文物·,玉质洁白晶莹。壁的两面琢刻谷纹,缘周起棱。壁的上端有透雕双龙卷云纹附饰。纹样优美,造型生动,是汉代玉器中的珍品。
满城中山靖王
墓出土文物.玉质洁白晶莹。壁的两面琢刻谷纹,缘周起棱。壁的上端有透雕双龙卷云纹附饰。纹样优美,造型生动,是汉代玉器中的珍品。
下一件镇馆之宝在一层《曲阳石雕》展厅白石彩绘散乐图浮雕
9.白石彩绘散乐图浮雕(河北曲阳王处直墓浮雕) 五代 一层曲阳石雕展出
五代白石彩绘散乐图浮雕,长1.36米,高0.82米,厚0.17—0.23米,原嵌于墓室西壁南部下方,画面由15人组成,突出表现了五代时期乐队吹奏表演的热闹场面。伎乐人物丰满圆润,表情生动,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浮雕以汉白玉精雕细刻而成,线条唯美流畅,姿态生动,画面节奏东动作,极富音乐律动感,可谓上承大唐之余韵,下启宋辽墓葬壁画散乐图像之先声。
第十件镇馆之宝在一层《名窑名瓷》展厅
10.元青花釉里红镂雕开光盖罐 元 一层名窑名瓷展出
元代瓷器,由景德镇御窑厂烧制,宫廷御用瓷器。
尺寸:口径15.3厘米 底径18.7厘米 高42.3厘米
出土地:景德镇窑
直口,肩及上腹较鼓,下腹渐收,圈足,沙底无釉。罐体采用彩绘、镂雕、堆贴等多种装饰技法。颈部饰一周缠枝牡丹,肩部饰卷草纹和大朵如意云纹,云头内用青花地白花技法绘水波莲花,云头之间缀以折枝牡丹。腹部主题纹饰为四组菱花形开光。开光内镂雕四季花卉和山石,枝叶用青花渲染,花朵和山石用釉里红涂绘,莹亮的红色与湛蓝的青花交相辉映,具有的装饰效果。下腹饰卷草纹和变形莲瓣纹。罐盖为覆盆形,顶有狻猊纽,口边绘回纹和卷草,盖面饰变形莲瓣纹,是元青花中的极品。
关于第十件镇馆之宝,有另外一种说法,也将其列出来供大家参考
10.北齐高洋墓壁画 北齐 北朝壁画展厅 南区一层西南
1989年磁县湾漳村高洋墓出土,长37米、最深处8米。墓道呈斜坡状,在墓道两侧和底部地面都彩绘图案,面积约320平方米。地面绘莲花和缠枝花卉组成的装饰图案,东西两壁绘制106个真人大小的仪仗人物和41个祥禽瑞兽。内容丰富,技艺高超,代表了北朝时期绘画艺术的最高水平。
今天给大家分享了河北博物院的十大镇馆之宝,实际上,河北博物院珍品浩如烟海,说也说不完,远不止这十件镇馆之宝,大家感兴趣可以亲往参观,在现场亲自看到这些文物一定更加震撼,会有一种偶像见面会的神奇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