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法门寺的来历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始建于东汉末年桓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被誉为“关中塔庙始祖”。它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佛教圣地,并被誉为皇家寺庙。法门寺在历史上几经更名,周魏以前称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时改称“成实道场”,唐高祖时改名“法门寺”。
二、法门寺的传说故事
相传,法门寺的建立与一个叫法阿门的穷苦书生有关。在殷周时期,由于国君贪图美色,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导致国仄民安,法阿门深感痛苦。他笃信佛教,并试图通过宣传佛教来感化人们,使当地人们过上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幸福生活。然而,当朝天子认为法阿门所宣扬的是“异端邪说”,下令辑拿法阿门问罪,并最终杀害了他。这个传说故事为法门寺增添了一份神秘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此外,法门寺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多次毁坏和重建。特别是在唐代,法门寺达到了其鼎盛时期,成为皇家护国寺庙,并藏有佛指骨舍利。然而,随着唐末战乱的爆发,法门寺也遭受了巨大的破坏。直到明代才得以重新修建。
三、法门寺的现代意义
如今,法门寺已成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其地宫是迄今所见最大的塔下地宫。法门寺出土的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铜浮屠、八重宝函、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等佛教至高宝物,都展示了法门寺在佛教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此外,法门寺珍宝馆还拥有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的两千多件大唐国宝重器,为世界寺庙之最。
总的来说,法门寺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佛教文物,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观和朝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