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镇宝之物

陕西历史博物馆镇宝之物

好的,非常乐意为您的旅游网站撰写这篇关于陕西历史博物馆(以下简称“陕博”)镇馆之宝的专题介绍。

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馆藏文物浩如烟海,其中十八件组被列为国宝级文物。了解这些镇馆之宝,能让游客的游览从“看热闹”升级为“看门道”,获得前所未有的文化体验。


陕西历史博物馆镇馆之宝全解读:穿越时空的国之重器

前言:​

踏入陕博,仿佛打开了一部立体的中国历史百科全书。而其中的镇馆之宝,则是这本书中最璀璨的篇章。它们不仅是无价的艺术品,更是文明的坐标,无声地讲述着周秦汉唐的辉煌。本篇将带您提前认识这些必看的珍宝,让您的游览更有目标、更具深度。


一、 行前必知:何谓“十八件国宝”?​

陕博的“十八件(组)国宝级文物”是其收藏的巅峰之作,分散在多个展厅。由于文物保护的需要,部分文物可能会轮换展出或外出交流,但大部分您都有机会见到。

二、 不可错过的十大镇馆之宝(精选)​

以下为您精选其中最负盛名、最具代表性的十件珍宝:

1. 旟鼎 - 西周青铜器的典范

  • 所在展厅​:​第一展厅(西周)​
  • 为何是宝​:此鼎内壁刻有28字铭文,记载了西周“分封授土”的典章制度,是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史料。其造型浑厚,纹饰精美,体现了西周青铜铸造的最高水平。
  • 观赏重点​:仔细看鼎内的铭文(旁边有译文),感受三千年前的文字魅力。

2. 五祀卫鼎 - 中国的“最早土地交易合同”​

  • 所在展厅​:​第一展厅(西周)​
  • 为何是宝​:鼎内铭文记录了一名贵族用土地换取另一名贵族马车上的饰物,并得到了官方(司徒、司马、司空)的认可。这被认为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有确切记录的“土地交易”实例,颠覆了人们对西周土地国有的传统认知。
  • 观赏重点​:理解其铭文的历史价值,它让冰冷的青铜器有了鲜活的社会生活气息。

3. 多友鼎 - 西周版的“战争史诗”​

  • 所在展厅​:​第一展厅(西周)​
  • 为何是宝​:鼎内铭文长达275字,详细记述了将军“多友”率军抗击西北猃狁部落入侵并大获全胜的史实,是一篇珍贵的青铜史书。
  • 观赏重点​:感受其长篇铭文带来的震撼,想象那场遥远的战争。

4. 皇后之玺 - 最有可能属于吕雉的玉玺

  • 所在展厅​:​第二展厅(汉)​
  • 为何是宝​:这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枚汉代皇后玉玺。玉玺为上等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成,螭虎钮,印文为“皇后之玺”。因其出土地点靠近汉高祖刘邦与吕后合葬的长陵,故学界普遍推测它极可能是汉高祖皇后吕雉所用之印。
  • 观赏重点​:其材质之温润、雕工之精美,以及它背后可能的主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临朝称制的女性,都让它充满传奇色彩。

5.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 - 汉代宫廷的极致奢华

  • 所在展厅​:​第二展厅(汉)​
  • 为何是宝​:此物为汉武帝姐姐阳信长公主家中之物。炉体鎏金银,呈竹节造型,精巧绝伦。炉盖根据博山炉的样式,镂雕出山峦起伏、野兽出没的景象,是汉代宫廷用具的巅峰之作。
  • 观赏重点​:欣赏其繁复精美的鎏金工艺和充满仙道思想的造型设计。

6. 鸳鸯莲瓣纹金碗 - 大唐金器的璀璨明珠

  • 所在展厅​:​第三展厅(唐)​​ 或 ​大唐遗宝展(何家村窖藏出土文物展,需另购门票)​
  • 为何是宝​:唐代金器中最富盛名的作品之一。碗身纯金打造,双层莲瓣设计,上层錾刻珍禽异兽,下层錾刻忍冬花纹,工艺精湛细腻,代表了唐代金银器制作的最高成就。它并非实用器,而是大唐盛世奢华的陈设品。
  • 观赏重点​:其完美的造型和细密的纹饰,让人惊叹于千年前工匠的超凡技艺。

7. 舞马衔杯纹银壶 - 盛唐气象的见证者

  • 所在展厅​:​大唐遗宝展(需另购门票)​
  • 为何是宝​:壶身采用皮囊的造型,两面各有一匹衔杯匐拜的舞马。这生动再现了唐玄宗时,宫廷训练舞马在生日会上为皇帝衔杯祝寿的盛大场景。其后“安史之乱”爆发,舞马绝迹,此壶成为那段辉煌与悲怆历史的唯一实物见证。
  • 观赏重点​:皮囊式造型和舞马衔杯的独特题材,使其成为独一无二的珍品。

8. 兽首玛瑙杯 - 陕博的“无价之宝”,禁止出境展览

  • 所在展厅​:​大唐遗宝展(需另购门票)​
  • 为何是宝​:此杯是陕博乃至中国最珍贵的文物之一。由一整块罕见的缠丝红玛瑙雕成,兽首的口鼻部镶有金帽,可以拆卸。其造型疑似来自中亚或西亚,是唐代丝绸之路繁荣和中西文化交融的最高象征
  • 观赏重点​:这是必看中的必看!感受其材质的瑰丽、设计的巧思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9. 客使图(壁画) - 唐代宫廷外交场景再现

  • 所在展厅​:​唐代壁画珍品馆(需另购门票,且票价较高)​
  • 为何是宝​:这幅壁画出自唐代太子墓,生动描绘了唐朝官员接待外国使臣的场景。图中人物形象生动,服饰各异,是研究唐代外交、服饰、绘画的宝贵资料。唐代壁画等级极高,能如此近距离观赏,机会难得。
  • 观赏重点​:观察图中三位异域使臣的容貌和服饰,猜测他们来自哪里(普遍认为可能是东罗马帝国、朝鲜半岛和东北少数民族)。

10. 三彩载乐驼 - 唐三彩的巅峰之作

  • 所在展厅​:​第三展厅(唐)​
  • 为何是宝​:在一个高大的白色骆驼背上,驼架平台上有来自不同民族的七名男乐俑和一名女歌俑,正在一路行走一路演奏。它完美融合了雕塑、音乐、舞蹈和色彩艺术,生动反映了唐代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和开放包容的社会气象。
  • 观赏重点​:其构思之巧妙、人物表情之欢快、整体气氛之热烈,堪称唐三彩中题材、造型最完美的作品。

给游客的终极实用建议

  1. 预约是王道​:陕博免费,但必须提前多天(通常需提前7天)​​ 在官方公众号“陕西历史博物馆”进行实名预约!旺季秒空,务必准点抢票。
  2. 特展票是宝藏​:如果没约到免费票,强烈推荐购买 ​​《大唐遗宝展》门票(30元)​​ 或 ​​《唐代壁画珍品馆》门票(270元)​​ 。这不仅保证了入园资格,更能看到最顶级的国宝,物超所值。
  3. 参观顺序​:国宝分散在各厅,建议按历史顺序参观:​第一展厅(周)→ 第二展厅(汉)→ 第三展厅(唐)→ 大唐遗宝展(地下一层)​
  4. 必备讲解​:如此厚重的历史,强烈建议租用讲解器(30元)​​ 或请一位人工讲解员,否则很难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5. 预留时间​:陕博内涵极大,走马观花也需3小时,仔细观看需至少半天时间。

希望这份指南能帮助您的用户更好地聚焦精华,在陕博的浩瀚宝库中,与这些千年国宝进行一场深度对话!

陕西历史博物馆镇宝之物
(0)
西安旅游网小渲的头像西安旅游网小渲
上一篇 2025年8月22日 下午5:24
下一篇 2025年8月22日 下午10:44

相关推荐

  • 探秘陕西历史博物馆游记: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

    一直以来,我对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而陕西历史博物馆更是我向往已久的地方。这次,我终于有幸踏足这片充满历史韵味的圣地,开启了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 一踏入博物馆大门,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置身于古代文明的海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栩栩如生的陶俑,它们静静地诉说着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艺术天赋。我仔细观察着每一个陶俑的细节,不禁为古人的匠心独运而赞叹不已。 接着,我…

  • “陕历博文物图片背景详解:探索历史文化的视觉盛宴”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简称陕历博)作为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宝库,收藏了无数珍贵的文物,每一件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当我们欣赏这些文物的图片时,背后的故事和背景同样值得我们深入探索。本文将带您走进陕历博文物图片的背景,一同领略这场历史文化的视觉盛宴。 一、文物图片的拍摄与制作 陕历博的文物图片并非简单的拍照而已,它们背后凝聚了专业摄影师、文物保护专家以及…

    2024年8月24日
    32900
  •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收费吗

    以下是关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收费情况的介绍,供游客参考: 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收费指南 为方便游客规划行程,现将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的收费政策及游览建议整理如下: 1. 门票政策 2. 预约方式 3. 开放时间 4. 游览贴士 5. 注意事项 建议出行前关注官方公告,获取最新动态。祝您游览愉快! 备注:政策可能有调整,请以陕西历史博物馆官方信息为准(官网或…

    2025年3月26日
    81000
  • 【新华社】探访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 值不值得打卡?

      5月13日拍摄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无人机照片)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将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秦汉馆举办,活动当天陕历博秦汉馆将正式对外开放,“秦汉文明”系列重磅展览也将同时揭幕。这一系列展览包括基本陈列“天下同一——秦汉文明主题展”,以及“城与陵”“技与美”两个专题陈列,系统讲述秦汉时期从政治一统逐步实现国家、思想…

    2024年6月19日
    50000
  • 陕西历史博物馆陈科华简介

    陕西历史博物馆:见证千年文明 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中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藏品最丰富的综合性博物馆之一,位于中国古都西安市,是一座集展示、研究、教育、文化交流为一体的现代化博物馆。 陈科华:博物馆的领军人物 作为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馆长,陈科华先生是博物馆的领军人物之一。他不仅具有深厚的历史学功底,更是博物馆管理的专家。在他的领导下,陕西历史博物馆不断创新,举办了许多…

    2024年4月20日
    29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602958868

在线咨询: 微信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8:30-12:00,全年无休

关注微信
关注微信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