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 西安 八路军办事处”大多数人都知道,说起“七贤庄”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七贤庄坐北朝南,硬山式建筑形制,青砖白墙,共有10套院落,按从西到东的顺序排列。
现在七贤庄所在区域,原为清代 西安 城内满人居住区。辛亥革命时,城内百姓发泄对满清的仇恨,将当地居住的满人赶了出去,并拆毁了满人的所有房屋,此地成为一片废墟。1935年 陕西 省银行出资购买了这块土地,并与私人合 资兴 建住宅,于1936年完工。竣工之时,由当时的秦风周报社社长题名“七贤庄”。



关于这“七贤”之意目前还有争论。一说“七贤”是借晋时“竹林七贤”的雅名:一说是借唐代七贤之名:还有一说是七贤庄地处当时的六合新村,其它六村分别是一德庄、二华庄、三秦庄、四皓庄、五福庄、六谷庄, 新建 的自然就叫“七贤庄”了。个人倒觉得几种说法结合起来的可能性更大。
关于七贤庄做为八路军办事处的历史,史料记载如下:
1936年春夏之交,党中央为了将全国各地采购的医疗器械和药品秘密运往 陕北 苏区,解决红军缺衣少药问题, 指派在张学良身边工作的中共地下党员刘鼎租赁了七贤庄一号院,并通过 美国 进步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史沫特莱女士介绍,以 上海 迁于此的“ 德国 医师冯海伯牙科诊所”作掩护,设立“秘密转运站”。
西安 事变爆发后,秘密交通站即转为半公开的“红军联络处”为适应形势需要,门外挂出“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第三十八军教导通信训练班”的牌子。叶剑英、李克农负责红军联络处的日常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 中国 共产党为团结抗战,同国民党政府达成协议,于1937年8月将 中国 工农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红军联络处”也改名 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驻陕办事处”。
1937年9月,按照国民政府战区的战斗序列,“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驻陕办事处”更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陕办事处”。办事处处长先后由伍云甫、周子健担任。中共中央驻陕代表林伯渠、董必武以及八路军高级参议宣侠父也常驻办事处, 实际指导工作。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战,对办事处采取“驱逐”政策。1946 年9月10日,办事处全体人员奉命撤回 延安 。至此,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