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历史博物馆作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收藏了众多珍贵文物,其中镇馆之宝更是令人叹为观止。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以下是对陕西历史博物馆几件镇馆之宝的详细介绍:
镶金兽首玛瑙杯
镶金兽首玛瑙杯是唐代玉器中的瑰宝,1970年在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此杯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6厘米,采用红、棕、白三色相杂的玛瑙雕成,外壳镶嵌金箔,底部镶嵌有金片的白玉,整体造型华丽而尊贵。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兽双角为杯柄,嘴部镶金帽,眼、耳、鼻刻画细微精确。它是至今所见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被列入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皇后之玺
皇后之玺是西汉时期的玉玺,1968年在陕西省咸阳市韩家湾乡狼家沟出土。玺印面为正方形,边长2.8厘米,通高2厘米,重33克,采用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成。玺钮为高浮雕的匍匐螭虎形,玺面阴刻篆书“皇后之玺”四字。此玉玺出土地点距汉高祖和皇后吕雉合葬墓东侧仅1000米,因此推测它很可能是吕后生前所用的印章。皇后之玺是迄今发现唯一的汉代皇后玉玺,对研究秦汉帝后玺印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是西汉时期的焚香器具,1981年在陕西兴平县茂陵东侧从葬坑出土。此炉通高58厘米,口径9厘米,炉体分为底座、长柄和熏炉三个区域,共有九条蟠龙装点其间。熏炉原为未央宫之物,后来被赏赐给汉武帝的姐姐阳信长公主。其造型巧妙精致,将实用性和艺术性完美集中于一体,是古代罕见的艺术品。
唐阙楼图
唐阙楼图是唐代壁画中的杰作,1971年在陕西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阙楼仪仗图共两幅,分别绘于墓道东壁和西壁,高296—420厘米,宽976—928厘米。画面壮阔,人物众多,以山为背景,绘城墙、阙楼和即将出城的仪仗队。其中所描绘的三出阙是等级最高的一种礼制性建筑,只有皇帝才可以享用。这幅壁画体现了盛唐时期绘画技巧的高超水平。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是唐代银器中的精品,1970年在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此壶高18.5厘米,整体造型仿照骑马的游牧民族储水用的皮囊,上口敛而底部呈扁弧形。壶身两侧模压出两匹相互对应奋首鼓尾、衔杯匐拜的舞马形象,制作工艺非常独特。此壶是极为罕见的以舞马为题材的唐代盛酒器,也是唐代中原汉族与北方契丹族文化交流的物证。
唐三彩载乐骆驼俑
唐三彩载乐骆驼俑是唐朝时期三彩釉陶器中的极品,1959年在西安市西郊牛堡村唐墓出土。骆驼通高48.5厘米,驼背上载有七个手持各种乐器的乐俑,相背盘腿而坐。这组舞乐俑阵容庞大且乐器齐全,三彩釉的鲜明色调别创一格。它为研究唐代雕塑艺术、音乐舞蹈、人物等提供了宝贵资料,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鸳鸯莲瓣纹金碗
鸳鸯莲瓣纹金碗是唐代金器中的精品,1970年在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窖藏出土。共出土两件,高5.5厘米至5.6厘米,口径13.5厘米至13.7厘米,重391.5克至392克。两碗器壁捶作出上下两层向外凸鼓的莲花瓣纹,每层十瓣,上层錾刻出狐、兔、獐、鹿、鹦鹉、鸳鸯等动物纹,下层为单一的忍冬花装饰图案。这两件金碗是已出土的唐代金器中最富丽堂皇的,代表了盛唐时期我国北方金银器制作的高度成就。
杜虎符
杜虎符是战国时期秦国兵符,1973年在西安市南郊北沈家桥村被村民发现。此件左半符的虎作行走状,与君王的右半符合符后可调动五十人以上兵力,是秦国军权高度集中的象征。杜虎符是目前出土虎符中铭文最长且保存比较完好的一件,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
这些镇馆之宝不仅展示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丰富收藏,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的辉煌成就。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