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是中国首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其丰富的馆藏和珍贵的文物,见证了华夏文明的辉煌与沧桑。今天,让我们一起探寻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感受这些历史瑰宝的独特魅力。

1. 镶金兽首玛瑙杯
这件唐代文物,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由红、棕、白三色相杂的玛瑙雕成。杯体为角状兽首形,兽双角为杯柄,嘴部镶金帽,眼、耳、鼻皆刻划细微精确。它是至今所见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不仅展示了唐代玉器做工的精湛技艺,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这件文物被列入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2. 皇后之玺
这枚西汉时期的皇后玉玺,边长2.8厘米,通高2厘米,重33克,以新疆和田羊脂白玉雕成。玉玺印面阴刻篆书“皇后之玺”四字,玺钮为高浮雕的匍匐螭虎形,形象凶猛,体态矫健。它是已发现的最重要的古代玺印之一,可能是吕后用印,对研究秦汉帝后玺印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同样被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目录。
3.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
这件西汉时期的熏炉,通高58厘米,口径9厘米,造型别致,仿若一棵挺拔的翠竹。炉体由青铜制成,通体鎏金并镶嵌着银质装饰,显得格外华丽。它不仅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更是汉代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反映了当时贵族阶层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熏炉原为未央宫之物,后来被赏赐给汉武帝姊阳信长公主家,是古代罕见的艺术品。
4. 五祀卫鼎
五祀卫鼎,通高36.5厘米,口径34.3厘米,出土于西周中期。鼎内壁铸有铭文,共计19行207字,主要记述了西周龚王五年正月的一桩土地交换事宜。这篇铭文深刻揭示了西周中期土地制度的实际情况,是研究西周中期社会经济和土地制度的第一手资料,对史学界和法学家都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5.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这组盛唐时期的作品,通高58厘米,以骆驼载乐为主题。骆驼昂首直立于长方形底座之上,驼背之上铺设有带花边的圆形垫子,其上又搭建了一个平台,平台上七位男乐俑盘腿朝外而坐,手持各种乐器演奏,中间站立着一位载歌载舞的女子。这件作品不仅展示了唐代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也见证了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6. 阙楼仪仗图
这幅唐代壁画,高4米,宽近10米,出土于唐懿德太子墓。壁画以山为背景,描绘了城墙、阙楼和即将出城的仪仗队,反映了天子出行的场景。画面人物众多,结构复杂,但整体布局井然有序,阵容严整,是唐代壁画中的珍品。
7. 狩猎出行图
这幅壁画同样出土于唐懿德太子墓,高近2米,宽近9米。画面以青山松林作为背景,描绘了四十多个骑马狩猎者簇拥着主人纵马驰向猎场的壮观景象。整幅画作生动展现了唐代皇亲贵族的生活场景,是研究唐代王室生活的珍贵资料。
8. 多友鼎
多友鼎,通高51.5厘米,口径50厘米,出土于西周晚期。鼎内壁铸有铭文,共计22行279字,记述了周厉王时期周王朝与猃狁之间爆发的战争。铭文详细阐述了战争的原因、经过以及最终结果,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
9. 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
这件唐代银罐,高24.2厘米,口径12.4厘米,足径14.3厘米,是迄今已知唐代银罐中最精美的一个。罐体中心以鹦鹉纹作为主体纹饰,鹦鹉展翅飞翔于花丛之间,栩栩如生。这件器物不仅展示了唐代金银器的工艺水平,也是唐代审美时尚、生活态度和精神面貌的一种折射。
10. 唐鸳鸯莲瓣纹金碗
这两件唐代金碗,分别高5.5厘米和5.6厘米,口径分别为13.7厘米和13.5厘米,重392克和391克。碗壁捶作出上下两层向外凸鼓的莲花瓣纹,每个莲瓣单元里都錾刻有装饰图案。这两件金碗是已出土的唐代金碗中最富丽堂皇的,代表了唐代金银器制作工艺的高超水平。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每一件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们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生动见证。当我们凝视这些珍贵的文物时,仿佛能够触摸到历史的脉搏,感受到千年文明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