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又名“护国真身宝塔”,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这座寺庙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充满了传奇色彩,其来历与传说引人入胜。

一、来历探秘
1. 起源与建设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公元147—180年),距今约有1800多年历史。据史料记载,法门寺因供奉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闻名于世,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周魏以前,该寺名为“阿育王寺”,隋文帝时改称“成实道场”,唐高祖时正式更名为“法门寺”。
2. 皇家礼遇
法门寺在唐代达到鼎盛,成为皇家寺院,多次受到皇室的尊崇和礼遇。唐高宗李治曾更名为“法门寺”,意为“佛法之门”。唐代200多年间,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佛指舍利。每次迎送声势浩大,朝野轰动,皇帝顶礼膜拜,等级之高,绝无仅有。
3. 重建与保护
法门寺历经多次兴衰,尤其在明清以后逐渐衰落。然而,在近现代,法门寺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重建。1981年,法门寺砖塔因历代地震及自然灾害影响倒毁。1986年,陕西省政府作出重建宝塔的决定,并在清理塔基时意外发现了唐代的地宫以及地宫中的珍贵文物和佛指舍利。这一发现引起了世界的关注,法门寺也因此在佛教界和考古学界声名大噪。
二、传说一览
1. 佛指舍利的传说
据传,释迦牟尼佛灭度后,遗体火化结成舍利。公元前三世纪,印度阿育王统一印度后,为弘扬佛法,将佛的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送到世界各国建塔供奉。中国有19处,法门寺为第五处。法门寺因供奉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闻名于世,这枚佛指舍利被佛教徒视为至高无上的圣物。
2. 法门寺与周武王
有一种传说认为,法门寺与周武王有关。商朝末年,周武王起兵伐纣,建立西周。当时美阳有个书生姓法名阿门,他坚定不移地宣扬佛教教义,并上书劝谏周王整顿史治、敦化民俗。周武王感其忠诚,便赐予其地修建寺庙,以弘扬佛法。这座寺庙后来便成为了法门寺。
3. 地震与重建的奇迹
法门寺在历史上多次遭遇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破坏,但每次都能得到重建。据传,在明神宗万历年间,法门寺塔在地震中倒塌。然而,在清理塔基时,工匠们意外发现了地宫和其中的佛指舍利。这一发现让法门寺再次焕发生机,并在当地佛教信徒的募捐和努力下得以重建。
法门寺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佛教寺庙,更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地方。从它的起源与建设到历代皇帝的尊崇与礼遇,再到近现代的保护与重建,法门寺的每一个阶段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同时,那些与法门寺相关的传说故事也为这座寺庙增添了几分神秘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