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通过历史人物和传说的创造,构建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人性的深刻关切。

一、内容概述
《长恨歌》以唐玄宗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为主线,描绘了两人从相识、相知到相爱,最后因安史之乱导致杨贵妃自缢的悲剧。这首诗既是一个爱情故事,又是对开元盛世的怀念,更是对唐玄宗重色误国的讽刺。在诗中,白居易借助历史人物和传说,将李、杨爱情悲剧分别放在安史之乱、马嵬之变和玄宗自蜀还京为背景而不断展开,让读者的关注点从两人的荒淫生活导致安史之乱,转到玄宗沉迷美色而招致国家动荡,再转到对玄宗被迫缢贵妃于佛堂的悲怜和同情。全诗情节跌宕起伏,荡气回肠,展现了白居易极高的艺术造诣。
二、创作背景
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白居易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的悲剧故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没。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何如?”于是,白居易写下了这首长诗。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陈鸿同时写了一篇传奇小说《长恨歌传》。
在这首诗中,白居易借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他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和对人性的深入剖析。他以精湛的笔触,描绘出了这段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揭示了权力和爱情之间的冲突,以及人性的复杂和矛盾。
总的来说,《长恨歌》不仅是一首描绘历史事件的诗歌,更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人性的诗篇。它让我们深入思考历史、权力和人性之间的关系,也让我们更加珍视和感慨那些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深刻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