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桓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被誉为“关中塔庙始祖”。以下是对法门寺历史的简要概括:
- 起源与初建:
- 法门寺最初被称作“阿育王寺”。
- 据传说,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明帝十一年(公元68年),但更确切的历史记载表明它是在东汉末年桓灵年间建立。
- 名称演变:
- 在周魏时期,它被称作“阿育王寺”。
- 隋文帝时,寺庙被改称“成实道场”。
- 唐高祖时,最终改名为“法门寺”。
- 文化与宗教意义:
- 法门寺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世闻名的佛教圣地。
- 寺内的佛塔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法门寺也是皇家寺庙。
- 建筑特色与重建:
- 法门寺以其宏伟壮丽的建筑和高超的工艺闻名。
- 历经多次修复,如今所见的法门寺建筑主要为清代重建。
- 现代发展与评价:
- 2004年,法门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 近年来,法门寺进行了大规模的景观改善和建造,如投资五十亿用于改善法门寺景观,并建造了新的佛骨舍利塔。
- 其他信息:
- 法门寺文化景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 法门寺地宫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大佛塔地宫,藏有世界上仅存的佛指舍利等珍宝。
综上所述,法门寺不仅是一座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宗教意义,是现代游客和信众的重要朝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