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佛教寺庙。以下是关于法门寺的详细历史简介:
- 建立时间: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桓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至1800多年历史。
- 名字由来及变迁:寺庙因塔而建,原名阿育王寺。在周魏时期,它被称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时更名为“成实道场”,直至唐高祖时改名为“法门寺”,并沿用至今。
- 地位与荣誉: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并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全国佛教圣地。此外,法门寺佛塔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寺庙所在的法门寺文化景区也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 重要发现:1987年,在重修法门寺真身宝塔时,发现了四枚佛指舍利与大量大唐国宝。其中,法门寺地宫是迄今所见最大的塔下地宫,出土了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铜浮屠、八重宝函、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等佛教至高宝物。如今,法门寺珍宝馆拥有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的两千多件大唐国宝重器,被誉为世界寺庙之最。
- 文化活动与影响:历史上,法门寺曾多次举办重要的佛教活动。在唐代,先后有高宗、武后、中宗、肃宗、德宗、宪宗、懿宗和僖宗八位皇帝六迎二送供养法门寺佛指舍利。近年来,法门寺也举办了多次重要的佛教文化活动,如第27届世界佛教徒联谊会等。
- 保护与修复:法门寺在历史上曾遭受破坏与重建。近年来,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对法门寺进行了保护与修复工作,使其重新焕发光彩。如今,法门寺已成为游客们前来朝圣、领略古都风貌的热门景点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