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门寺,这座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的古老寺庙,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下是关于法门寺由来的详细介绍:
一、历史起源
-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桓灵年间,距今已有约1700多年的历史。
- 最初,该寺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建塔,此塔被称为“真身舍利宝塔”。
- 随后因塔建寺,原名“阿育王寺”。
二、名称变迁
- 在周魏时期,法门寺被称为“阿育王寺”。
- 隋文帝时,寺庙更名为“成实道场”,同时佛塔也被称为“成实道场合利塔”。
- 到了唐高祖时期,寺庙最终改名为“法门寺”,并被誉为皇家寺庙。
三、舍利传说
- 释迦牟尼佛灭度后,其遗体火化结成舍利。法门寺的佛塔下设有地宫,用于存放这些珍贵的舍利。
- 传说中,法门寺的地宫是迄今所见最大的塔下地宫,出土了众多佛教至高宝物,如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铜浮屠、八重宝函等。
四、现代地位
- 如今,法门寺被誉为佛教圣地,并成为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 法门寺珍宝馆收藏了大量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的珍贵文物,使其成为世界上寺庙文物收藏最为丰富的地方之一。
总结:法门寺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佛教文物收藏而著称,成为了众多信徒和游客心中的圣地。其由来充满了神秘与传奇色彩,是中华文化和佛教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