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和一些国内外做博物馆教育的人交流过,也和在博物馆工作的人聊过。他们告诉我,每个博物馆都有自己的镇馆之宝,但大多时候它的艺术性或者价值并不是普通大众认知的那样高,专业的考古人员、历史学家和艺术工作者都不会有这样的界定。
真正的国宝和我们眼中的“镇馆之宝”,有可能是完全脱离的。我们眼中的“镇馆之宝”其实更多是为了吸引普通大众,比如这个展品值多少钱、有什么样的故事、或者什么地位的人使用过。
如果一味地追捧博物馆里奇特的展品、以现代的眼光来看它们时,可能会导致我们判断的偏差。就像看到三星堆的黄金面具,有些人会把它和财富地位联系在一起,但其实在公元前4000年,贝壳比金子更值钱,用金子制作只是由于它更好看,材质更软而已。

我特别喜欢之前来童书妈妈做交流的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李文儒老师,他讲得很实在,告诉我们,去故宫千万不要只聚焦在皇权、宫斗剧,或者是皇帝用过什么东西上。
如果大家看过很多展品,对这些有一定了解后,就会发现清朝皇帝们用的东西,艺术性、文化性是很低的,特别是乾隆皇帝把整个故宫的文化品位都拉低了。
比如说乾隆皇帝坐的龙椅,上面雕刻的珠宝,以中国文化的审美来说,真的是丑不堪言。不过有些游客却觉得它带有黄气,想要让孩子摸一摸,似乎这样就能带来好运。
很多展品虽然很有名,但并没有很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它们之所以被展示在那里,只是因为它的历史价值而已,否则有可能一早都被丢出去了。如果我们带孩子仅仅去追捧这些东西的话,我觉得还不如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