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 凯勒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说“我要把这一天用来对整个世界,从古到今,作匆匆的一瞥。我想看看人类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看看历代的兴衰和沧桑之变。这么多的东西怎能压缩在一天之内看完呢?当然,这只能参观博物馆了。”
博物馆是解读历史的重要窗口, 陕西 历史博物馆又因其丰富的文物饱有量,被誉为“古都明珠,华夏宝库”。所以我们来了!
网上说陕历博是史上最难约的博物馆。我们网上约了好几天也没有约到,只能在网上买。因为订的比较晚所以价格相对比较贵,想来的建议提前在官网预约免费门票,或者实在约不到的时候淘宝或者携程上都可以买,一般提前三天买的话大概三四十,提前两天大概五六十,提前一天的话就像我们,大概七八十,我说的是普通的博物馆参观,不包括画展。加上画展的话大概四百到六七百之间都有。订门票可以找 微信号:mrzhangxa029 这个人很热情,我当时找他预约成功了
我们约了下午场,据说下午人会少一些,一点五十在博物馆侧门大巴集合点集合。我们的导游是位很年轻的女士。但是下午的人依然很多很多,队伍大概排了一两百米。
团队入口还是挺快的,进里面有存包的地方,和文创小店。太多人了没来得及拍照。

导游带我们走的路线挺随机的,应该是尽量走最优路线吧,因为我们约的票是不带画展的,所以,画类的镇馆之宝看不到,但是能看到的导游都尽量给我们详细的讲。(上图)
国宝级文物
时间有点长了,十八个镇馆之宝尽量回忆一下看了多少。
1、鸳鸯莲瓣纹金碗
(我们看的时候在第三展厅珍宝馆)
鸳鸯莲瓣纹金碗出土时共两件,两碗造型、纹饰均相同。纯金质,捶揲制作,造型饱满庄重。金碗一件高5.5厘米,口径13.7厘米,足径6.8厘米,重392克。另一件高5.6厘米,口径13.5厘米,足径6.8厘米,重391克。鸳鸯莲瓣纹金碗是目前所知唐代金银器中最富丽堂皇、纹饰最精美的器物之一,是西方金银器工艺与东方审美结合的佳作。也是为数不多的非唯一的、而且两件都是国宝级文物的文物珍宝。一个在第三展厅,另一个在何家村专题展。


2、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是模仿北方游牧民族契丹族使用的皮囊壶制作而成。此壶的制作工艺非常独特,壶盖帽为捶揲成型的覆式莲瓣,顶中心铆有一个银环,环内套接了一条长14厘米的银链与提梁相连,壶肩部焊接着一端有三朵花瓣的像弓剑形状的提梁。壶身是先将一整块银板捶打出壶的大致形状,再以模压的方法在壶腹两面模出两匹相互对应奋首鼓尾、衔杯匐拜的舞马形象,然后再将两端黏压焊接,反复打磨致平,几乎看不出焊接的痕迹。
而更为珍贵的还要数壶身上的两匹祝寿马。传说唐玄宗李隆基时宫中曾驯养几百匹马,每年皇帝生日时,马儿们随着音乐起舞,至高潮时,领头的马还会口衔酒杯,为皇帝祝寿,玄宗非常喜欢。


3、镶金兽首玛瑙杯
镶金兽首玛瑙杯用世间罕见的俏色玉材——酱红地缠橙黄夹乳白色缟带的缠丝玛瑙制成,从选材、设计到工艺,都可称为唐代玉雕艺术的精品,是至今所见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仿佛是一件天生的艺术品。镶金兽首玛瑙杯何家村出土的窖藏唐代文物中的最珍贵的一件,海内外孤品,国家首批被禁止出国(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

4、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是登上《国家宝藏》第一季第四期的三件文物之一。香囊呈圆球形,分为内、外两层,以子母扣套合。内部陀螺仪技术的应用,体现了 中国 古代科学技艺的先进在内层的机环可以放置半圆形金香盂,各层间以铆钉连接,可以自由转动,但是无论如何摇晃,香盂在机环和金盂的重力下都不会将香料洒出。如此复杂的结构和科学的设计,被网友称为“唐朝黑科技”。而香囊上的葡萄花鸟纹,葡萄来自西域,代表当时中西文化的交流和唐代对多元文化的包容吸纳。


5、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
1970年 西安 市南郊何家村出土高24.2,口径12.4,足径14.3厘米。 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是迄今已知唐代银罐中最大气和精美的一件。不仅可以领略唐代金银器的工艺水平,也是唐代审美时尚、生活态度和精神面貌的一种折射。

6、鎏金银竹节桐熏炉
1981年 陕西 兴平 县豆马村出土。通高58,口径9,底径13.3厘米焚香用具。
熏炉原为未央宫之物,后来被赏赐给汉武帝姊 阳信 长公主家。 中国 古代香炉,以汉晋间流行的博山炉最为精美,而此炉又为所见博山炉中最精美者,是古代罕见的艺术品。


7、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1959年 西安 市西郊牛堡村唐墓出土。通高58厘米。
典型的盛唐时期的作品,制作工艺精湛,形态逼真传神,堪称唐三彩中的极品。有助于我们研究盛唐时期的音乐、歌舞,尤其是在西域舞乐对内地的影响方面,加深了实感性的了解。唐三彩骆驼载乐俑为研究唐代雕塑艺术、音乐舞蹈、人物如实提供了宝贵资料,它既是唐代文化艺术、制作工艺发达昌盛的重要物证,也见证了 丝绸之路 上的交流与融合。


8、西周旟鼎
旟鼎内壁共铸铭文四行,28字,大意是说:某年八月初,王姜将原赐予师栌的土地收回,转赐给旟,旟便做此鼎纪念。铭文反映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土地占有制形态,是研究西周土地制度的实物资料。

9、青釉提梁倒注瓷壶
1968年 陕西 彬县 出土,高18.3,腹径14.3CM。
这件提梁倒灌壶是著名的耀州窑(窑址在今 陕西 省 铜川 市王益区黄堡镇)产品。此壶造型古朴典雅,制作规整精细,纹纹繁褥华丽,尤其是构思奇特,设计巧夺天工,被认为是国内外存世耀州窑瓷器中最为精美的一件。

10、皇后之玺
1968年 陕西 咸阳 市韩家湾乡狼家沟出土。高2,边长2.8厘米,重33克。采用珍贵的和阗玉制成。螭虎钮,四侧刻云纹,印面阴刻篆体"皇后之玺"四字。其发现地点距汉高祖与吕后合葬墓长陵仅1000多米,故可能是吕后用印。它是已发现的最重要的古代玺印之一。此印形制与印文与汉制相合,为汉皇后吕雉之物,是汉代皇后玺的唯一实物资料,弥足珍贵。

11、错金杜虎符
杜虎符是登上《国家宝藏》第一季第四期的三件文物之一。秦杜虎符由左右两半组成,两半的形状、铭文都是相同的,合在一起就成为调兵的信物。两半虎符的背面各有榫卯,一一对应,就好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样,只有同为一组的虎符才能合在一起,才能起作用,这就是“符合”二字的来历。杜虎符铭文是所有出土虎符中铭文最长的一件,铭文9行文字:“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

12、釉油滴碗
(这个看到了,但是挤不进去拍的全是糊图)
1970年 西安 市南郊何家村出土高24.2,口径12.4,足径14.3厘米。
这件黑釉"油滴"瓷碗具有典型的北方窑口的工艺特征,特别是环布碗底的油滴斑点,晶莹透亮,增添迷人的色彩,堪称瓷中珍品。是迄今所见同类器物中体量最大的一件。
以上是导游给我们介绍的国宝级文物。
都值得印象深刻的文物
赤金走龙
国家特级文物,收藏于 陕西 历史博物馆。这一组 小金 龙,每条长约4厘米,高度大约2,3厘米,身材修长纤细,体态婀娜,昂首曲颈,似乎正长啸于云端。与我们熟知的龙的形象不同,这组金龙,都有修长健壮的四肢,呈现行走的姿态,这也是将它们命名为“走龙”的原因。


鎏金铁心铜龙
二月二,龙抬头, 陕西 历史博物馆里有一件 和龙 有关的宝贝。 陕西 历史博物馆藏的这件铜龙名叫鎏金铁芯铜龙,是1975年在 西安 市南郊草场坡发掘而出的,其内含铁芯,整体铜制,表面鎏金,细节丰富,龙头龙身呈现S形,它的前爪紧抠着地面,后爪腾飞在空中,尤其是两只眼睛目视前方, 龙口 张开,露出锋利的龙牙和卷曲的龙舌,造型精美。整体给人感觉腾飞向上,充分展现出唐朝对龙刻画注重的气势美,展现出自信的大唐文化


彩绘雁鱼铜灯为西汉时期的文物,1985年出土于 陕西 省 神木 县店塔村西汉墓,通高54厘米,长33厘米,宽17厘米。现收藏于 陕西 历史博物馆。灯由衔鱼的雁首、雁身、两片灯罩及带曲鋬的灯盘四部分组成,可拆卸。雁身为两范合铸,两腿分铸后焊接。通体彩绘红、白二色。两灯罩可自由转动,能调节灯光照射方向和防御来风。雁腹内可盛清水,灯烟经雁颈溶入水中,可减少油烟污染。构思精巧别致,是汉代灯具中的杰作。

孤独信多面体煤精组印
这14个印章里,涵盖了独孤信的人生特质。根据印章内容分为4类:
其一,臣信上疏,臣信上章,臣信启事,臣信上表。这些都是给皇帝写奏章用的印章。
其二,大司马,大都督,刺史之印,柱国之印。这些是独孤信的官职之印,等同于当今的市长,市委书记,军分区司令员,人大主任等要职。
其三,独孤信白书,信白牋,信启事和耶敕,这些是独孤信平时在琴棋书画所属的私章。
最后2枚印章叫“令印”和“密印”,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就是发号施令,以及密信专属印章。




西周牛尊
牛尊为西周中期的文物。1967年出土于 陕西 省 岐山 县贺家村。通高24厘米,长38厘米,腹深10.7厘米。现收藏于 陕西 历史博物馆


鎏金铜蚕
西汉鎏金铜蚕为西汉的文物,1984年在 陕西 石泉 县前池河出土,现收藏于 陕西 历史博物馆
西汉鎏金铜蚕通长5.6厘米,胸围1.9厘米,胸高1.8厘米,重0.01千克。全身首尾共计九个腹节,胸脚、腹脚、尾脚均完整,体态为仰头或吐丝状,呈老熟蚕昂首吐丝状,颈背部刻出形凸线纹,腰背部横刻两道凸纹,尾部向背部翘起,腹部素面无纹,刻工精致,胸足、腹足、尾足完整无损,体态为仰头或吐丝状,侧面跟腹部因刮削稍有剥蚀[2][3][4][5][6]。
西汉鎏金铜蚕为 中国 国内首次发现的鎏金蚕,为国家一级文物[7]。

战国金怪兽
为战国金器,1957年出土于 陕西 省 榆林 市 神木 县纳林高兔村,现藏于 陕西 历史博物馆。战国金怪兽为纯金质地,圆雕立体状,造型为一弯颈低头作角抵状的怪兽站立在一四瓣花形的托座上,是多种动物的集合体,其眼珠凸出,双耳竖立,硕大的双角内弯并作倒八字形向侧后展开,双角分别由2只鸟形怪兽组成,双角上有16只鸟形怪兽,四蹄立于花瓣形托座上。战国金怪兽为一级文物,反映了匈奴人对勇猛强悍动物的崇拜,其在制作上综合运用了多种工艺,全面反映了匈奴金银器制作技术的高超水平,这件金怪兽造型奇异,线条优美,被誉为最有代表性的匈奴艺术珍品

金饼
金饼亦称“饼金”。 中国 古代黄金货币的形式之一,以其圆形饼状而得名。《后汉书·乐羊子妻传》:“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战国时楚国铸造的爰金中,有金饼形状的。汉武帝时铸的“麟趾”,也是圆形的。金饼中有一种空心的,类似马蹄,俗称“马蹄金”;有一种类似干柿的,俗称“杮子金”。



日己觥
为西周中期的文物。1963年出土于 陕西 省 扶风 县齐家村西周窖藏。通高32厘米,通长33.5厘米,腹深12厘米。现收藏于 陕西 历史博物馆。



















暂时就这些了,说实话有点遗憾,可能是因为人多,或者导游带团有固定时间,就是匆忙的走马观花,没什么记忆了。在想自己走一圈的话就觉得挺累的。
西安 我们还会来, 陕西 历史博物馆我们还会再走一遍。
伎乐纹八棱金杯
金犀牛
赤金走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