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积寺位于长安区终南山子午谷正北面,神禾塬西畔最南面,南临滈河,西依潏水,北接樊川。
香积寺名源于佛经:“天竺有众香之国,佛名香积”。是善导大师创建的“净土宗”的祖庭。建于唐高宗 永隆 二年(681年),寺院殿宇庄严规模宏大,有“骑 马关 山门”之说。周边林木广茂,河水萦绕,唐代诗人王维在《过香积寺》赞到:“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 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香积寺在唐代盛极一时,曾有数位皇帝到此地礼佛。安史之乱时,郭子仪率军在此地与叛军作战,寺庙惨遭毁损。宋代净土宗流行,香积寺得以大修,太平 兴国 三年(978年)改名“开立寺”后因朝廷对佛教政策改变,又恢复原名。明代嘉靖年间对寺院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清同治年间,寺院再次毁于兵火, 日本 浪人趁机盗走大批金石文物,清末时寺院已不复当年,仅存大和殿、金刚殿僧房和善导塔等。近些年对寺院进行了恢复性修缮。
香积寺坐北朝南,完全按照佛教规制建设,有五重主要建筑,沿中轴线有牌坊、山门、天王殿、碑廊、钟、鼓楼、大雄宝殿和法堂。中轴线以西有地藏殿、僧房和斋堂等,最后是善导大师塔。

















